close
朋友問說,怎麼最近我都在看人性爭議的電影。
其實只不過是自己很好奇這類型的種族爭議的議題。
有人說,這些都可由社會達爾文主義來解釋,

根據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定義=> Wikipedia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將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引用至人類社會發展的理論,社會達爾文主義主張,人類社會的生存競爭是不斷進行的,優越的個人、社會團體和種族將成為掌握權力與財富的主角,藉此,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道理,一樣可以說明社會上的成敗得失。進一步來說,社會上的「適者」就是指有財富、有社會地位的人;貧窮則說明一個人或群體的「不適」(unfitness)。

社會達爾文主義,在十、九世紀時被用來作為支持資本主義與保守主義正當性的藉口,他們認為”人類之間的不平等乃是天經地義的”,因為強者能致富與能控制別人,是自己努力節儉克己所造成的結果。財富是努力與成功的標幟。而弱者也是咎由自取,因為他們無法適應挑戰。

他們堅決反對政府採取干涉的政策,來改革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因為這違反了大自然運行中永不休止的競爭原則。
除此之外,歐美的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者,也藉此來強調他們船堅炮利侵略行為的正確性。因為這是優越的種族與文化,遵照天理必須完成的任務。

 

一般而言,社會達爾文主義興起於十九世紀末期,英國哲學家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西元1820-1903年)是第一個主張此說的人,後來美國社會學者蘇納(W. G. Sumner,西元1840-1910年)將其推廣至新大陸,亦頗受歡迎。二十世紀初期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力急遽減少。

社會達爾文主義曾被其擁護者用來為社會不平等、種族主義和帝國主義正名,理由是Herbert Specer所說的「適者生存」。至此,Herbert Specer對社會和道德機制進化的理解被異化為與其哲學思想相對立的東西。社會達爾文主義本身並不是一種政治傾向。有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用這一思想說明社會進步和變革的不可避免,也有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認為人類的退化不可避免。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進化論一樣,經常被捲入關於優生學的爭論。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種族優越和競爭思想與社會達爾文主義有關聯。雖然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種族觀簡單而言是白色人種必須以文明教化全球的有色人種,然而還有其他更複雜的觀念。達爾文進化論基於基因分岔和自然選擇理論進行種族劃分。基因分岔是指一組物種彼此之間互相分離,從而各自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基因特徵,這一理論適用於包括人類的所有生物。正是由於基因分岔,我們今天才有不同的人種和族群。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流行的看法是,北歐的日耳曼人是優等人種,因為他們在寒冷的氣候中進化,迫使他們發展出高等生存技巧,在現今時代表現為熱衷於擴張和冒險。另外,相對於非洲的溫暖氣候,自然選擇在寒冷的北部以更快的速度、更徹底地淘汰體格軟弱和低智力的個體。大日耳曼主義者還論證,如果動物在體能和智力上適應其所在地氣候,那麼人類也是如此。這些思想得到當時的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全力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生物學家Thomas Henry Huxley,此人是達爾文理論的早期捍衛者,並得到「達爾文的看門犬」的綽號。社會達爾文主義在心理學領域的支持者包括William McDougall。

基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一種幼稚的種族觀念是:一個種族為了生存必須具備侵略性。達爾文進化論清楚地說明,各物種為了生存而不停地鬥爭,弱小物種和種族的消亡和滅絕貫穿了歷史。

白種人被看作是最偉大的人種是因為他們具有優越感和征服欲。白人在有些地方征服了野蠻人,在另一些地方則乾脆將他們滅絕,正如美國人在北美洲及英國人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所作所為。

從「適者生存」的觀點來看,創造了輝煌的西方文明的白人才配生存。但是在現代社會,當白人成為內部政治爭鬥的犧牲品時,亞洲的黃色和棕色人種不斷地積蓄力量以準備推翻白人在全球的控制權。許多人相信,白種人和西方文明最終被「劣等」種族和文化所排擠掉只是時間問題。上述思想在二十世紀初得到不少名人的支持,其中包括美國記者Lothrop Stoddard和航空界的英雄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Lindbergh雖反對種族主義,卻相信白種民族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必須保持技術優勢,特別在航空業。

雖然社會達爾文主義不在這麼受歡迎,但不可避免的,它已經造成了不少的重大事件。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可能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納粹德國的領土擴張和種族滅絕政策有重要影響。也許早期發生在烏干達的屠殺事件也可以歸類於這理論。

雖然看起來不再這麼的受歡迎,但看著第三國家之間的紛爭、內亂,無可避免的都跟社會達爾文主義扯上關係。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一個簡化觀點是,"人"、特別是男性必須為了在未來能夠生存而競爭,不能給予窮人任何援助,他們必須要養活自己,雖然多數二十世紀早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支持改善勞動條件和提高工資,以賦予窮人養活自己的機會,使能夠自足者勝過那些因懶惰、軟弱或劣等而貧窮的人。達爾文也相信雄性較雌性優越,這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一脈相承。

這樣看下來,總覺得有點恐怖。這種"種族紛爭" "適者生存"的理論,的確是存在於第三國家。有結束的一天嗎? 看起來應該是不可能會有這麼一天。美國人老是說World Peace, 說真的...是他們自己覺得World Peace吧。在這些非洲國家裡...與其追求World Peace,還不如先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看來..改天還是來看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cywales19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